English

论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

1998-10-23 来源:光明日报 张耀光 我有话说

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,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。能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,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在理论上、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。

党的十五大以来,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,贯彻十五大精神,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,取得了很大的成效。但也毋庸讳言,在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方面仍然存在着学风不端正的问题,这主要表现在不注重理论的精神实质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。有些人不是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上下功夫,而是只知照本宣科,背诵个别词句和结论;有些人断章取义,各取所需,为我所用;有些人华而不实,搞形式主义,做表面文章,有些人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,如此等等。这些不良学风败坏了党的形象和声誉,窒息了党的生机和活力。

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,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般的论断和结论,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问题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。学习邓小平理论,不能仅仅记住它的某些结论,应当特别关注的是他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。长时期以来,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,有的人往往注意的是它的科学论断,而恰恰忽视了得出结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思路。这是理论学习流于浮浅表面的基本原因,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导致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的重要原因。

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,而是行动的指南。学习理论的目的全在于运用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强调: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,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,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。江泽民同志近几年也反复强调,学习邓小平理论,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,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,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,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,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。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的发展去谈论马克思主义,没有意义。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,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、对立起来,没有出路。因此,要把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,必须纠正理论与实际脱节的不良学风,把学习理论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的实践工作结合起来,同解决当前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结合起来。

学习理论的目的不但在于运用它来改造客观世界,而且要运用它来改造主观世界,全面提高党员和干部、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。这一方面是因为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彼此联系、相互统一、不可分割的,另一方面在于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,如有些干部思想僵化,墨守成规,无所作为;有些干部脱离群众,高高在上,官气十足;有些干部好大喜功,欺上瞒下,报喜不报忧;还有些干部经不住金钱、名利、物欲的诱惑,贪污腐化,以权谋私,搞权钱交易。因而不能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,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,一定要紧密联系这个实际,总结经验,寻找差距,增强党性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努力、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素质,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。主体的立场决定着认识的视角、价值的取向。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,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,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、为官与为民、局部与全局、眼前与长远等关系。如果站在个人或小团体的立场上,私心杂念太重,热衷于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名利、地位,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人民负责,就不可能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问题。要正确对待自己。一个领导者应当心胸开阔,善于容人,不能认为自己什么都好别人什么都不行。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,包括不同于自己的意见,善于接受别人的监督和批评,同时又要加强自我监督、自我约束、自我反思,不能对己宽对别人严。对人对己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。要正确对待组织。任何时候都不能居功自傲、忘乎所以,不能把工作成绩当成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,更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。要正确对待群众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把群众高兴不高兴、满意不满意、拥护不拥护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不能搞图虚名、摆形式的花架子,不能高高在上,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,不能贪图享受,更不能滥用职权,贪赃枉法,欺压群众。只有具备较高的哲学修养,有哲学的头脑,观察问题才能有正确的观点和方法,才能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、理论与实践、个人与群众的关系。要防止主观性、片面性,使自己的工作具有原则性、系统性、预见性和创造性,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素养是不可少的。而哲学修养决非一日之功,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、思考和实践的锻炼。在当跨世纪的历史时刻,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、知识更新频率加快、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实际状况,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懈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、市场经济知识、金融知识、法律知识等等,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,不断充实和更新自我。同时,也要不断增加实践经验。知识不仅指书本知识,也包括直接实践经验。一个人经验越丰富,认识能力越强,处理问题就会愈加全面和深刻,而缺乏实践经验常常是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推进我们的事业,必须发扬开拓创新精神。创新是我们的事业和理论的真正生命力之所在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,新的机遇和挑战,新的情况和问题,一味固守老经验、老办法、老习惯不行,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也不行,必须结合新的实际,不断开拓创新,在实践中探索新的道路。此外,还必须形成敢于创新的良好氛围,鼓励人们大胆试验和探索,敢于标新立异。要在党内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,民主讨论的风气,积极探索的风气,求真务实的风气。要造就和发现善于开拓创新的人才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